Hi~欢迎来到集思科研星球
新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我国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疾病可防可控。但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需要战胜的除了身体的疾病,更要打赢心理之战。
面对24小时不停滚动的疫情新闻,人们对疫情的逐渐了解,但在增加防范意识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触发了很多公众心理反应,一部分人的情绪被不自觉被带入焦虑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1月27日上午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后,许多咨询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恐惧。
其实,这都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简称VT,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在1996年提出的,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
而很多普通公众看到疫情的现状后,因为共情和同理心,间接导致身心出现困扰甚至精神崩溃,也形成了“替代性创伤”。
不仅如此,身处疫区的一部分人,产生的心理问题则更加严重:一种是“疑病症”,因感冒症状的人非要通过电话咨询或看门诊医生来排除自己是“新冠肺炎”患者,尽管就医检查显示“没有异常”,但仍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医学上也称为“疾病焦虑障碍”或“躯体症状障碍”;另一种是“强迫性恐惧”,虽然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应俱全,但依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恐惧,不敢外出采购食物,几天没有进食。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研究报道,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与SARS-CoV(非典)有79.5%的序列相似性。
由于此次冠状病毒与17年前的非典有将近80%的同源,非典对很多人来讲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应激,此次冠状病毒的来袭也会是一次重大心理应激, 而且还重新唤起了我们对非典的创伤记忆。
对于经历过17年前非典的人来说,这是第二次创伤。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大规模爆发在2月中旬之前,而真正的心理救助在此之后需要将近几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帮助他们慢慢恢复正常,让大家开始有爱、有盼望、有信心去面对当下的生活。
2020年1月24日,武汉市开通两部心理热线为市民解压,防止“病毒未来,心态先崩”。2月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要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每条热线至少开通2个坐席,结合本地公众需求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地方政府应当对热线主办机构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社会和企业也在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开通了针对这次疫情的心理支持热线,许多社会自发组织的心理援助小组也开始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
这些心理问题,每当重大疫情来临时,都避免不了。我们能做的,是避免恐慌,积极应对疫情,我们可以做以下这几件事:
1 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屏障
疫情动态难免让人产生恐慌,然而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不是罪。”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微博上写道,当自我的边界被撕裂,需要拉开一点距离,同时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帮助,世界会收到你的善意,你不需要虐待自己。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2 了解认识疫情性质和流行发展
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规律,冠状病毒也是如此。有开始,有高峰,有下坡,也有结束。我们每个人都在措施上重视冠状病毒,轻松上阵,严阵以待。
3 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
在疫情流行的时期,特别是在疫区的朋友,经常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可以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如果没有很好的倾听者,对着自己的手机,打开录音功能,然后讲出你的担忧不安和你的经历。
4 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到心理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的援助。
随时拨打心理帮助电话:4006992006
在重大疫情和灾难面前都离不开心理医生的疏导,心理健康及与心理相关的市场前景将在未来具有极大的潜力,而目前行业缺的却是“真正专业的人士”。
对于未来有意进入心理学相关行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把握住未来30年的红利领域,自身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背景与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与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从短期来看,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加自己的心理学学术背景,进而让自己进入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看起来才是最靠谱坚实的一步。
想要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学学术背景,从而让自己未来在留学申请 & 保研过程中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你可以来了解下我们的【国内名校导师1对1科研项目】!
“心理学”专业
相关课题:
1. 领导力认知与发展
2. 心理学在领导学方面的应用
3. 心理因素对团队管理的影响
导师介绍:
孟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导师
西肯塔基大学组织领导力博士;
哈佛大学领导力沟通认证证书;
研究领域:权力来源、女性领导力、青少年领导力、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方向
相关课题:
1.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行为与认知神经机制
2. 芳香疗法对情绪及睡眠问题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3. 中美大学生人际冲突的跨文化比较
导师介绍:
邓老师——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
研究领域:家庭治疗与家校合作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为重要的。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
最后,生理上的防护依然是重要的!!!这36字口诀一定要谨记:
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
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
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