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姐被一则消息刷屏,可以说在互联网行业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谷歌处以5000万欧元(约合3.85亿人民币)的罚款,根本原因为谷歌没有向用户正确披露如何通过其搜索引擎、谷歌地图和YouTube等服务收集数据,以展示个性化广告。
这违反了2018年5月25 日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这个处罚是《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生效后开出的首个罚单,一经发出即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谷歌因商业模式被罚款
周一的裁决针对的是谷歌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将用户数据变成了目标广告。欧洲新法规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公司必须清楚地解释数据是如何收集和使用的。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表示,谷歌在处理数据之前没有得到用户的同意。相反,人们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已经同意分享数据,也不知道谷歌计划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这一裁决标志着,欧洲数据保护法案的实施进入了全新阶段。欧盟地区的立法者和隐私保护团体欢呼称,这是对科技公司日益强大的力量的制衡。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主要导致人们点击同意框的次数大量增加。
欧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科技监管机构。除了隐私规则外,该地区的监管机构还对谷歌和其他科技巨头采取了更严格的反垄断举措,并对行业的税收政策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谷歌去年因滥用其在手机市场上的权力而被处以创纪录的43亿欧元罚款。
是的,被罚并非首次,隐私泄露一直存在。谷歌在隐私保护一直被外界视为拖沓不定,在其软件生态上,仍然存在大量涉及数据隐私侵犯的应用。
欧美国家的互联网行业隐私保护现状堪忧,与他们对比的是,我国对用户隐私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2018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表示,“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这个观点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某种共同认知,他们认为企业提供如此多的免费服务应该以用户让渡权利为代价。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企业收集用户信息的动力更强劲,因为商业上的诱惑更多。互联网企业会更重视数据资源,强化自身商业目的。网络空间也一直面临着自由与秩序、安全与发展的辩证逻辑,任何政策都要进行权衡。即使不站在保护用户权利的角度,而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立场,政府监管与网络行业自律都是尤为重要的。
互联网商业环境纷繁复杂,要想拨开迷雾必然要深入了解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互联网商业分析,那什么是互联网商业分析呢?
什么是互联网商业分析?
其实大概可以分为战略分析、调查研究、用户研究、产品分析、数据分析、经营分析等等。比如,用户研究就包括用户调研和用户体验。大致分为产品开发/迭代前的用户需求、产品上线后的产品体验及使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工作坊、可用性测试、现场观察等各种定性和定量的调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品的用户群体,以期找准目标群体、瞄准需求、改进产品、提升产品体验。
又比如数据分析其实是指,偏向产品的数据分析、偏向业务的数据分析、偏向技术的数据挖掘或底层仓库搭建等等。偏向产品的数据分析,尤以备受推崇的用户增长方向为突出。偏向业务的数据分析,涉及数据提取与支持、数据报表、销售KPI制定与核算、销售预测、业务诊断等等。
怎么进行商业分析?
在掌握概念后,又要如何进行分析呢?
无论是哪种分析性工作,基本都遵循「问题发现/需求梳理→搜集资料/数据→逻辑推理分析→可行性建议→推动执行落地」的思路,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门大学问,都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步:问题发现/需求梳理,看似简单,实则最重要,直接决定了你的选题是否有价值。通常领导提出的需求可能比较笼统,需要分析人员沟通清楚问题外延和分析目的,避免方向性错误。
第二步:搜集资料/数据,包括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包括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从大量汪洋信息中抽取所需,需要用脑子用心,才能高效快捷地获取有效、全面的信息。
举个例子,如果想研究一个行业,首先应该使用多种搜索工具(谷歌、百度、微信等等)穷尽所有公开资料,尤其关注有深度、有参考价值的、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比如中金等券商报告、艾瑞易观等第三方报告、行业领先媒体文章(如36Kr、虎嗅等)、行业KOL见解,以行业前三的公司为案例二度深度搜索,如遇上市公司则深入研究财报、如未上市则只能寄托于公开信息了,当然若能通过人脉了解一些隐秘信息那简直棒极了。收集到全部资料后,再进行材料的整理(去重、甄选等),才是抽丝剥茧分析。
第三步:逻辑推理分析,是整个工作的核心,最能体现专业技能,有了这一步才能称之为分析。我刚做数据分析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认识到之所以分析思路不清晰,一方面积累的理论知识不足,所以需要系统的梳理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场景。
第四步:可行性建议,是案头工作的结束,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需要基于对业务/产品的深刻理解,才能给出建设性策略。
第五步:推动执行落地,是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体现价值所在。只有分析的结论对业务/产品产生了正向的指导作用,别人才会信服你。这也极有可能是最难的一步,当然一切都得基于你分析的结论靠谱才行。